~南門~
先來看張被遊客異想天開"穿越",目前維修中的...
恆春古名"瑯嶠"或"琅嶠",為排灣族語對某種蘭科植物的稱呼,
清同治年間爆發牡丹社事件,沈葆楨奏請於此地築城,見四季如春故改名為"恆春"。
恆春古城歷時四年修築,於光緒元年建成;
百年來遭遇地震、戰爭、都市發展等,城牆多已損壞、拆除,
目前僅留下四座城門,雖面貌早不復當年,卻也是全台城鎮中,城門保留最完整的。
~東門~
假期末端,決定帶安尋幽訪勝、來場城門拼圖,
經過百多年歲月,人文、地貌變遷,四方城門依然完整矗立,
恆春,這位於南端的小鎮,沒有繁華面貌,卻留給子孫與來者跟歷史對話的最佳媒介。
遠方是著名的"搶孤"活動的棚架。
~北門~
南門與西門位於目前的市中心,所以城牆多已拆除;
而東門與北門臨近郊區,除有部分因道路拆除外,保留了段不短的城牆,
登上城牆,在烈日與微風交織下感受時光的流轉,驀地有一種蒼涼嘆息湧上心頭。
~西門~
西門是這四座城牆中讓我覺得最有古意的,
出現在經典國片"海角七號"中,友子坐著小巴來到恆春的一幕;
坐在大灰上,車子緩緩駛進城門,心中暗暗唸著"過得去嗎? 過得去吧!!",還蠻好笑的!!
登上西門,安對著殘存的原始城牆細細端詳,不知道小傢伙當時心裡想了什麼?!
回程在東隆堂享用藥膳麵線+藥燉排骨,也為14'暑假的墾丁走跳畫下完美句點。
這學期安的自然課講到月亮,有道題目給liz很大感觸,
內容大約是"同一天、不同地點觀察月亮,其角度是一樣的"。
的確,動輒以光年計的宇宙下,不管地球上哪個角落仰望,並不會有太大分別;
而在百年、萬年的光陰中,正打著字的當下這一刻,應該也如滄海一粟般微微然吧?!
不過,忘卻這種疏離感,人生、自己的人生還是應該用分分秒秒所累積的正向能量來完成才對。
<八之八 完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