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放寒假前才決定台東行,急忙訂飯店、也未詳查旅遊資訊,
簡單打包行李、把小妮送回外婆家渡假,寒假第三天說走就走,算是趟"裸旅"吧!!
車行到這個路口,還熊熊有些恍神,現在是要開去墾丁?! 還是台東?! 噗!!
距離上次行經南迴公路(09年)已有7年時間了,
期間往國、內外出遊多趟,一直忘了台東,這趟再見竟多了近鄉情怯之感。
當車子駛出蜿蜒山路,眼前出現這片峭壁與浪濤交織的景緻時,頓時讓liz的心情雀躍起來。
一早十點多從娘家出發,安爸使勁兒踩油門(誤),
中午在"東隆堂"小憩用餐後,我們一路開往台東市區,
為的就是行前唯一讓liz選為必訪的景點--國立史前文化博物館(康樂本館)。
起因於1990年南迴鐵路台東新站興建,挖掘出大規模史前文物,為史前文化博物館的緣起。
經學者專家討論,決定在挖掘地成立卑南文化公園,並於康樂車站後方興建照片中的康樂本館,做為文物陳列。
對照館內設施、票價非常合理,"哩吶來台東"推薦必訪。
依循參觀路線,先上二樓參觀當期特展--下賓朗部落展,
以慶典時佩戴的花冠、花環為引,介紹部落的位置、風俗、傳統等,可看出策展人的用心。
到達時已經午後三點多(五點休館)、加上隔日館休(週一),我們趕緊往常設展廳前進。
常設展廳分為臺灣自然史廳、人類的演化、臺灣史前史廳、科學的考古學、臺灣南島民族廳、中庭議題區等部分,
liz最喜歡台灣自然史廳,利用動畫將數百萬年間台灣島生成過程模擬於來者眼前,
而台灣史前史廳則將全島發現的史前遺跡分別整理,就地理、風俗等歸納陳列,讓人一次看足。
生於斯、活於斯,受到土地與先民的餵養及恩賜,追本溯源真是一件讓人感到既幸福又感恩的事情!!
隨著數位化時代,博物館展覽模式也有了許多有趣的改變。
利用即時影像技術,訪客化身為史前人類,父子倆處理著剛捕獲的鹿隻、而媽媽則製做著祭典要用的陶罐。
為了讓孩子體驗考古工作,除了展示說明之外,也設置了古物拼貼遊戲、讓孩子實際操作。
大家可以在館內直接掃描QR code下載"考古文物3D"這個實用又有趣的app。
提供了館藏照片、簡單介紹等。雖然參觀地點、時間受限,有了這個app便隨時隨地可溫習啦!!
耳邊响起即將閉館的廣播,待了不到兩個小時、還有些展區沒法細細欣賞,
帶著依依不捨的心情,趕緊衝向紀念品店,幫安購入一件館徽T恤。
同樣因為週一館休,這趟也無法一窺實際挖掘地點"卑南文化公園",認真許下願望、希望很快再訪!!
大年初一,跟格子的朋友拜年,祝大家大雞大利、雞年行大運!!
算算又一個月沒發文,趁著2017年1月還沒過,趕緊上來打打字。
寫部落格的人越來越少了,臉書、推特成了主流;不想放棄這經年習慣,算是寫給很久以後的自己吧!!
<六之一 待續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