飽餐泰式米粉湯後,又搭上保姆車,前往下各讓liz很期待的景點,
我們來到位於夜功府(Samut Songkhram)的安帕瓦水上市場。
這裡位於湄公河支流的安帕瓦運河,全長約一公里。與剛剛造訪的丹能沙朵水上市場的早市不同,
安帕瓦水上市場只有周五、六、日營業,且午後才開始營業;每逢螢火蟲季節,更可以搭乘賞螢船一探河道。
適逢雨季午後天氣稍稍陰涼,逛起來其實很舒服。
遠望寬廣河道、河面水紋緩緩流向大海,三三兩兩經過的長尾船更添悠閒氛圍。
這幾年由於旅遊資訊廣傳,安帕瓦成為遊泰熱門景點,
跟丹能沙朵不同,安帕瓦除了各色國外遊客外,也有許多本地人造訪,當天適逢泰國連假非常熱鬧。
進入運河前會先走過一段陸上市集,兩旁的小攤以食物居多,或許鄰近海邊,各式魚乾、魚料理非常多。
然後出現了另liz大開眼界的料理...這種海洋生物似曾相識!!
上網查了一下原來是被稱為活化石的"鱟"(讀音同"厚"),俗稱夫妻魚、鴛鴦魚等,又被稱爲活化石。
最早的鱟化石見於奧陶紀(5.05億~4.38億年前),現代鱟相似的化石則出現於侏羅紀(2.08億~1.44億年前)。
繼續往下逛,出現了被liz列為本次必嘗的泰國傳統小吃-泰國"檳榔"!!
跟台灣熟知的檳榔不同,這種小吃是用葉子將包含酸、甜、苦、辣的配料包起來一同入口。
同樣上網孤狗了這種小吃的介紹:
เมี่ยง คำ(Miang kham)中譯"面康",簡單解釋為包葉食物(跟檳榔沒關係)。該道小食據說流傳自泰國與寮國。
市集常見的是葉子和配料分開,自己回去包,也有賣已經包好的。
一般葉片採用假蒟葉 (ใบชะพลู) ,假蒟葉味苦、性溫。吃法是以葉子包香料,例如青檸、香茅、烘焙椰絲、薑、紅蔥頭、小辣椒、花生等,有的還會有蝦米,最後加上以椰糖、魚露等熬製成的甜甜醬料,一口大小放進嘴裡。
經過一陣擁擠人潮後,終於進入安帕瓦水上市場的核心區域啦!!
人工開鑿的運河兩旁是連棟木屋,這些木屋由華人建造,建築工法與傳統泰式船屋不同,
因應觀光發展現在幾乎都改為民宿、餐廳和各式小店。水道上的木船大多販售烤海鮮、炒麵等泰式小吃。
比較有趣的特色小店與懷舊餐廳多集中在河道兩旁,
有販售如下圖的仿水果造型的傳統泰式甜點、舊貨二手商品店、也有精緻小巧的服飾店,也有各式各樣紀念T恤。
這家泰式米粉湯不約而同吸引了liz跟安爸拿起照相機...好啦...我自動舉手道歉...
慢慢走到河道末端,逛街人潮也漸漸少了,另種截然不同的寧靜呈現眼前,
看著兩旁民家外晾著衣物、各種生活用具錯落門前,有種不小心打擾了當地樸質生活的心情油然而生。
回程時剛好下起一陣大雨,大部分遊客沒隨手帶傘,只好躲在店家屋簷下,
等待雨勢漸緩,我們告別這個令人會想再回訪的景點、慢慢走回集合處;
導遊請大家喝椰子水,不得不稱讚當地盛產的椰子新鮮又好喝,白色椰肉吃起來QQ、香香、微甜!!
今日安帕瓦戰利品--可愛大象吊飾、父子倆的安帕瓦泰文紀念T恤、還有河道末端小店挖寶找到的藤編包!!
<十五之六 待續>